欢迎来到烟草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烟草产品 > 正文

盲盒,“盲”亦有道

作者:佚名 来源:重庆烟草网 时间:2022-09-19

  不知从何时起,盲盒慢慢深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从玩具到化妆品、零食和文具、机票,从小众到大众,从青年到小学生……其实,盲盒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有人考证到了明治末期,认为日本百货公司销售的福袋就是今天盲盒的雏形。这种具有猜测性的商品,逐渐拓展到了二次元文化和玩具行业,再加上限量销售等营销策略,盲盒就这么成为年轻人消费世界里的又一爆款,一定程度上成了年轻人的“彩票”。

  一夜之间,各领域商家果断跟风,把盲盒当成百试百灵的促销法宝,努力从盲盒经济当中分得一杯羹。

  盲盒兴起,有其好处。对于买家,拆盲盒是最潮的减压方式;对于卖家,盲盒销售带来了久违的人气。但一股风潮起来,必然携带隐患,要让它沿着规范的轨道发展,不能任其野蛮生长。

  第一,不能为了商业利益诱导过度消费。

  在“盲盒界”,最近引人关注的新闻是关于小学生的。日前,有记者调查发现,印上“惊喜盒”“神秘盒”“好运盒”等字眼的“文具盲盒”正悄然兴起,俘获了一批中小学生的心,买家低龄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有人把买盲盒归结为风险可控的赌注型消费。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认为,盲盒的吸引力,正在于它的“无用性”,消费者不为功能,只为喜爱买单,他们需要纯粹的精神层面的消费。

  对于成年人来说,风险可控的消费本无可厚非,但对未成年人就不一样了。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会产生较强的期待感,这种期待感可能会逐步“成瘾”。同时,让青少年过早涉足投机行为,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培养,会让部分青少年认为可以通过投机取巧来赚钱获利。

  第二,盲盒价格应与价值相当。

  最初,日本百货公司销售福袋是处理尾货的方式之一,福袋里通常会装着款式不一但价值高于福袋定价的商品。当下流行的化妆品组合盲盒里,也会有一两件价值相对较高的单品,让消费者感觉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与此同时,很多盲盒的内容却让消费者一边付款一边“肉痛”,物非所值的情况并不鲜见。比如一支笔的价格是5元,装进盲盒之后,价格就翻倍了。再加上为了集齐一个系列的所有花色,导致多次重复购买,消费者的实际损失就更大了。再如盲盒机票,抽到如同鸡肋的目的地,压根不想去,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种浪费。

  为了获取利益,以盲盒的名义为商品“贴金”并非长久之计。毕竟大部分消费者是有底线的,一旦热情褪去,消费者感觉自己上当受骗,品牌的美誉度也会大大受损。1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就发布消费提示指出,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提醒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购买。

  第三,要警惕盲盒模式的法律和道德风险。

  之前流行的干脆面集卡,就是一种盲盒。但二者之间有明显区别:干脆面集卡消费中,“无用”的卡片是附属品;而如今的盲盒产品,猜测性的附属品成了主角。

  对此,北京市东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松认为,商家将盲盒属性直接附加在主产品上,存在法律风险及道德风险。“一方面,消费者无法直接观察商品的外形、质量等属性;另一方面,它掺杂了‘赌’的因素,会将消费者推向更不利的交易地位。”李松表示。

  大部分盲盒并非收藏品,不具有投资收藏价值。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关注盲盒的产品质量及营销宣传,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表决通过,防止食品浪费从此有法可依。在食品以外的消费领域,防止浪费也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在道德层面上,商家需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使用规范的营销手段,宣扬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为自身良性发展创造环境。

  


原文链接:https://cq.tobacco.gov.cn/a/20220408/b72a5658-de95-4e2b-b5c8-b2f98c2811e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