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草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沙县烟农邓小学:子承父业 种烟开启致富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7-05

  

  邓小学父子在整理下烤烟叶

  “按这个烟叶的变黄程度,你这一烤烟应该是前天上烤的,什么时候开的窗呢,小邓?”

  “您可真是老师傅啊,我是前天下午五点左右点火的,昨天晚上十一点多开的窗。”

  “那是有点迟哦,温度跟得上。”

  ……

  5月12日,三明市烟草公司沙县分公司烘烤负责人张祖宏正在和烟农邓小学交流烘烤心得。

  邓小学,今年38岁,是沙县这两年新引进的烟农之一,从小就与烟叶结缘,并靠种植烤烟开启了自己的致富路。

  有了“烟农”这个身份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邓小学中学毕业后,回家一边帮助父母种烟补贴家用,一边学习烤烟种植技术。

  2005年之前,邓小学一直是家里的种烟“辅助工”,基本上都是在帮父母“打临工”,干的都是与烤烟种植有关的活。到现在,这门技术活一干就是20多年。

  “我们家种植烤烟有着悠久的历史,父亲是位老烟农,从建宁老家开始发展烤烟的时候一直种到现在,没有一年落下过”。邓小学告诉笔者。

  2005年的国庆,23岁的邓小学与妻子黄小兰喜结连理,也是在那一年,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烟农,自己开了户,成了有“身份”的烟农。那时的邓小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烤烟种植技术,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发展烤烟产业,但由于种植规模较小,只种了3000至5000株烟,收益十分有限。

  为增加经济收入,邓小学与家人商量,租地扩大烤烟种植面积。2015年至2019年,他的种植规模稳定在16亩左右。

  “老家哪里还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村里的大部分长辈都还在家务农,无法大面积集中连片流转到土地,十五六亩的种烟收益依然还是达不到理想值,除去本钱只有三四万块钱,一年开销下来所剩无几”。邓小学介绍道。

  收获种烟“第一桶金”

  到了2019年,邓小学迎来了烤烟种植的春天。

  “那年国庆节,在沙县种烟的叔叔邓细良刚从沙县卖完烟叶回家过节,茶余饭后和我谈论都是今年的烟叶卖了多少钱,那边政策是如何的好,现在需要引进有技术、有劳力、年纪轻的烟农,我听了心痒痒的”。邓小学说道。

  “听了叔叔的话,觉得自己年轻又会种烟,应该大有所为,经过深思熟虑后,做了妻子和父母的工作,于是在叔叔的引荐下来到了沙县”。邓小学接着说道。

  刚来沙县的第一年,邓小学就收获了种烟的第一桶金。2020年,他的烟含补贴卖了近23万元,上等烟比例超过85%,加上第二季种植优质稻的收入,扣除成本后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

  “去年我一年的收入相当于我在老家种烟时三年的总和,是效益最好的一年”。邓小学很自豪地说道。

  开启种烟“致富路”

  都说上阵父子兵。在烟农队伍中,他们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父子烟农”,父子两代人都种植烤烟。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子承父业主动加入到种烟队伍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烟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自己成了种烟的主角,父母变成了配角。他们凭借着烤烟产业和自己的勤劳双手,开启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选择种烟,反正是看着父辈们种,我也就跟着种了”。谈及自己种植烤烟的初衷,邓小学笑着说道。

  “父亲今年66岁了,农忙时帮忙我们挖畦头、打顶抹杈、烤后初分烟叶等,做些力所能及的活,毕竟年纪大了,现在我是家里种烟的主心骨”。邓小学继续说道。

  眼下,正值烤后烟叶初分的关键时节,在沙县烟区,烟农家里,随处可见烟农和选烟工人正在对下烤后的烟叶进行精挑细选的身影,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脸上的汗珠闪烁着丰收在望的喜悦。原来,6月也是收获的季节。

  “我总共有3座烤房,现在开始初分第三轮的烟叶了,今年的好烟就靠后面这些烟了,老站长要经常下来指导啊”。邓小学向分公司烘烤负责人张祖宏虚心的请求道。

  “虽然自己种烟多年,但考虑到我来这边才开始种第二季烤烟,烟草公司怕我水土不服,包村烟技员从苗管、移栽、大田管理、烘烤工艺的把握及现在的初分都全方位的对我进行偏心指导,技术完全不用我超心”。谈及起烤烟种植技术时,邓小学信心满满地说道。

  2021年,邓小学种植了48亩烤烟,按目前下烤烟叶的质量水平,用他自己的话说,应该又是丰收的一年。

  如今,依托发展烤烟种植,邓小学一家的日子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好,全家人对发展烤烟更是充满信心,干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