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草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六盘水钟山区:苗乡青年的“圆梦”之旅

作者:佚名 来源:贵州省烟草专卖局 时间:2024-11-05

  “老张!我们去找小雷看看怎么这缸酒又酿坏了,还有刚接的种蜂怎么死了?”

  “赶快走啊。”

  对话的是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金盆乡的一对农民夫妇,他们口中的小雷名叫雷少光。1987年出生的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把酿酒和养殖组成了“CP”,形成苗乡特有的多元化融合产业链。作为乡里为数不多的“85后”返乡创业者,带动着周边的村民一同朝着致富的方向“奔跑”。

  

  雷少光在观察蜜蜂养殖情况。

  回乡踏上“圆梦旅”

  初中学历的雷少光,18岁就外出务工,他跑过货拉拉、进过服装厂、当过水泥工……大量的体力劳动却只换来微薄的收入。

  “那些年能干、会干的工作都做了个遍,收入还不稳定,最穷的时候一天只吃了顿泡面。”回想过往经历,雷少光不禁感慨。

  2020年春节,枯瘦如柴的雷少光回到家,父亲雷代林心疼不已,提出让他留下来一起种烤烟。

  为了更好地掌握烤烟种植技巧,雷少光白天和父亲一起到地里打理烤烟,晚上他将遇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积极向钟山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生产技术员请教学习。

  “2021年是我第一次烘烤烟叶,生怕烤不好影响收入,还好有烟草公司的技术员教我调温,那一年种烤烟的收入比我在外面打三年工还挣得多嘞!”雷少光笑着说。

  种植烤烟获得的“一桶金”,点燃了雷少光对家乡农业发展的憧憬,毅然决定留在家乡,自己创业实现梦想。

  

  烟叶生产技术员龙湖(左一)正在指导雷少光打顶抹芽。

  酿出美酒“变新秀”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又离不开乡村产业、乡土产业。在一次偶然的家族聚会上,雷少光品尝到了亲戚家酿的包谷酒,独特的风味和绵密的口感引起了他的注意,得知此酒并未量产,雷少光找到了第一个商机。

  “我一直有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想法,也没找到合适的项目,但这款酒让我看到了实现梦想的希望。”雷少光说。

  火候、酵母、水分的把握是酿酒的精髓。为酿造出美酒,雷少光利用种烤烟的闲时四处探寻酿酒的“秘方”。

  先到酿酒厂给老板打工,再用自己家种的粮食反复练习,到最后请专业人士改良,掌握技术后,雷少光拿着卖烤烟的收入开启了酿酒事业。

  传统手工酿制的酒独具特色。雷少光很快打开了市场,除了在当地热卖外,还远销至毕节市、黔西南州等地,很多做生意的人还点名购买,年均利润达10万余元,这让雷少光越干越有劲。

  “现在大多都是预定,我这刚刚卖完就有人打电话预定下一次的量了,还有点供应不上。”雷少光笑着说。

  订单量的增多,所需的原料也随之增加,附近农户的玉米几乎被雷少光一人包揽。

  “之前种的玉米不是自己拿来喂鸡就是拿到外面去买,根本赚不了什么钱。但现在小雷开着车上门就买走了,让我们得了方便又赚了钱。”村民龙友文说。

  

  多元增收“甜蜜蜜”

  看着酿酒产生的大量酒糟被倒掉,雷少光心生惋惜。听说酒糟可作为猪饲料,他又萌生了养猪的想法。

  由于养殖技巧生疏,酒糟和饲料怎么搭配喂养,成了这位“半吊子”养殖户的难题。金盆烟叶工作站烟叶生产技术员龙湖得知后,积极与双塘村村委会沟通,为雷少光找来了养殖老师,从喂养时间到搭配比例都给出专业意见,一段时间后,雷少光的养殖质量越来越好。

  “我一直在学习种植和养殖的技术,多亏了有龙湖的帮忙,我家不仅烤烟种得好,猪也卖得好嘞。”雷少光说。

  肉质提升后,雷少光卖出的猪越来越多,2021年创办了养猪厂——红源养殖厂。3年的时光,雷少光的养殖规模从几十头增加到三百多头,厂房从二十多平扩大到一百多平,年均收入15万余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雷少光一直在不同的“致富赛道”上奔跑。他利用家乡独天得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一条“酿酒—养殖”苗乡特色产业链。在他的带动下,周围的村民一起和他走上了养殖、酿酒致富之路。

  当问其还想做什么项目时,雷少光笑着说:“你看那座山上,我又养了30箱蜜蜂呢。”

  身上充满干劲,生活充满希望,雷少光坚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未来的日子一定甜甜蜜蜜、红红火火!


原文链接:http://gz.tobacco.gov.cn/qydt/mtbd/202408/t20240801_8530186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