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草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老屋变形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4-27

  

  没有太多修饰的瓦房。

  

  半年多时间,设计、奠基、施工、装修,新楼房建成。

  一张老家旧房子的照片勾起了我的回忆。

  几十年来,老家的房子经历了从土房到瓦房再到楼房的变迁,从满足遮风避雨到住得温馨舒适,可以说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我没见过老家的土房,小时候总听爷爷奶奶讲土房的故事。低矮潮湿的土房只有三间屋,黄泥土地面高低不平。正中间是堂屋,两边各有一间房。堂屋的门不高,每每个子高的人来家,进出时总容易碰到头。每当这时,屋里的孩子们就会哈哈大笑,碰头的人也边挠头边憨憨地笑着。每逢下雨,屋外下大雨,屋内必下小雨。这时,奶奶就动员全家人把家里所有能装水的东西都拿出来,锅碗瓢盆到处都是。外面是狂风暴雨,屋里是“叮叮当当”的交响曲。到了阳春三月,燕子会飞到屋檐下做窝,父亲和大伯喜欢掏鸟窝,姑姑觉得小鸟可怜,拦着不让,这时家里便充满了嬉笑声和吵闹声。土房虽简陋,也算是父亲他们儿时的乐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爷爷奶奶带着青春正盛的儿女们勤劳耕种,家里开始有了剩余的粮食,也有了积蓄。儿女们都大了,房屋就显得更加拥挤。父亲和大伯睡一个房间,小时候两人挤在一张床上,长大后并不宽敞的房间除去衣柜只能勉强放两张窄窄的小床。一天晚上,大伯一个翻身不小心从床上掉了下来,额头磕了个大包,爷爷看着孩子头上的包,就决定换房子。于是,建新房的计划提上了日程。

  那个年代,村里没有施工队,爷爷叫上几个懂建筑的老师傅,简单商量了一下房子的整体结构,再喊上村里年轻力壮懂点技术的人来帮工,新房便在新一年年初动工了。

  房子要盖,地里的庄稼也要顾着,挖地基、建墙头、上梁、盖瓦,中间经历了农忙、夏收、秋种等,只要是闲暇时间,村里人便都过来帮忙,有的负责指挥,有的负责搬砖,有的负责砌墙。爷爷、大伯和父亲参与帮工,奶奶和姑姑负责端茶、做饭,招待前来帮工的村民。

  简单的饭菜加上村民朴实的笑声,日子一天天过着,房子也一天天变化着。耗时一年,终于在春节前夕,全家人搬进了没有太多修饰的瓦房。瓦房房顶盖着红红的瓦片,地面成了水泥的,下雨天再也不用担心一脚泥泞了。屋前还围了一个院子,院里打了一口井,大大解决了全家人的用水难题。小一辈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房间,全家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社会在发展,父亲20岁时离开家乡去参军,转业回到自己家乡后,在城里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也在城里落了户。2000年后,随着国家免除农业税等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里兴起修建楼房的潮流。伯父和堂哥在老家种粮食、包鱼塘、建果园,日子越过越红火。

  当初的红砖瓦房渐渐落伍了。于是,家人一商量,决定重建一幢3层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小楼房。到了这个年代,农村盖房都请专业的建筑队,伯父和堂哥吸取村里其他村民盖楼房的经验,经过多次对比,选了一个经验丰富、价格公道的施工队。堂哥还请了一位设计师对楼房的装修风格进行整体设计。有了专业的施工队,农忙和盖房两不误,半年多时间,设计、奠基、施工、装修整个过程按部就班、一气呵成。乔迁那天,路过的、串门的,无不对新楼房啧啧称赞。其实,村里像这样的楼房已经很多,大家更多的是一种善意的赞美,也在赞美这些年来生活发生的巨大改变。在欢闹的鞭炮声中,奶奶笑得像个孩子,她说,她的子孙帮她实现了一个大梦想!

  现在,只要一有时间,父亲就带我们回老家,陪老人话家常,到菜园种种菜,在村里到处转转,看看老家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