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草法治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烟草文化 > 正文

传承烟草文化 凝聚奋进力量——写在中国烟草博物馆开馆20周年之际

作者:佚名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烟草专卖局 时间:2024-08-17

  

  

  历史在这里驻足,文化在这里传承。

  骄阳下,上海市杨浦区长阳路728号,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庄重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感的地标建筑。这里,收藏着25万余件烟草文献文物,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展现了烟草传入中国40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这里,记录着党领导下的中国烟草的红色工运史、探索前行史、改革发展史,生动地诠释着行业精神、行业价值、行业力量。这里就是中国烟草博物馆。

  开馆20年来,作为烟草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牢记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嘱托,坚持“党建强馆、服务立馆、文化兴馆”,以博物馆这所“大学校”为依托,一体推进形象展示、文博研究、教育宣传、公共服务,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展示烟草历史和文化的一块重要阵地。

  牢记使命,更好展现中国烟草历史文化

  博物馆,承载历史,传承文明。为更好地展现中国烟草历史文化,早在1988年,朱尊权、张逸宾等14位德高望重的烟草老专家就积极倡议成立烟草博物馆。1999年,国家局党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呈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研究决定在上海建设中国烟草博物馆。

  这是全行业智慧和力量的一次汇聚:31个省区市的烟草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号召,提供大力支持,短短几年时间,就征集到17万件文献文物。2004年7月15日,肩负全行业职工的重托,建筑面积9921平方米、展示面积3500平方米的中国烟草博物馆正式开馆。

  

  

  应运而生,与时俱进。开馆以来,作为一家反映中国烟草发展历史、传承中国烟草文化的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持续发挥行业史料中心、服务平台、文化窗口作用,努力为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

  20年来,藏品征集保护体系日益完备——

  完善全国文物征集网络,优化文物入库管理措施,开发藏品管理信息系统,制定行业文物定级标准和定级细则,提升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建立卷烟新产品烟标征集制作长效机制,建成行业文物普查数据库,普查到1310处文物信息,藏品数量由17万件增加到25万余件,涵盖烟标、烟画、烟具、火具、烟机、文献、音像等丰富类别。

  

  

  20年来,展陈内容设计更趋科学合理——

  常设烟草历程、农业、工业、经贸、管理、文化、吸烟与控烟等7个基本陈列展馆,启动对管理馆、吸烟与控烟馆更新维护,紧跟行业发展方向优化历程馆、农业馆等的展陈内容,稳步推进雪茄馆建设;同时结合重大节点,精心设计主题日活动,吸引大众广泛参与。

  20年来,技术创新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声、光、电一体微缩场景再现我国烟叶种植起源地历史,让参观者感受更加直观;二维码技术拓展观众视野,带来互动体验;将展览搬到线上,配合丰富的主题活动,“云展览”让游客在指尖邂逅烟草、探秘未知。

  作为国家级行业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还注重烟草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发挥其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

  拾级而上进入馆内,一组振臂高呼的烟草工人雕像,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

  1921年7月,英美烟草公司外国监工无端克扣工资、殴打工人,工人代表交涉无果,7月20日下午,工人们愤然罢工。

  此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上海召开。得知消息后,大会立即派共产党员李启汉前去领导这次罢工。20多天的时间里,党的代表和工人们并肩战斗,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有组织的工人大罢工,书写了我国工运史上的光辉一页。

  

  红色基因代代传。中国烟草博物馆精心策划制作《不忘来时路——烟草红色工运连环画》全套共6本,以独有的海派连环画绘画技法,生动再现了党领导的第一次烟草工人运动、南洋烟厂成立全国烟草行业第一个共产党组织、赵一曼和施洋等革命先驱领导烟厂工人罢工等红色革命活动,用行业语言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不止于此,身处党的诞生地,中国烟草博物馆还联合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等单位承办《初心之地·红色之城——上海·党的诞生地巡展》《中国共产党早期纪律建设图片史料展》《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百年历程展》等临展,擦亮红色文化品牌。

  丰富的藏品、科学的陈列,展示了中国烟草起源、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烟草事业取得的成就。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水准,呈现着中国烟草博物馆锐意进取、蓬勃发展的风采。

  优化展览,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

  明清时期烟草传入中国路线图、20世纪20年代外商垄断资本系统表、国家烟草专卖局初建时的机关标牌……走进中国烟草博物馆,一件件展品、一段段史实、一个个场景,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历史烟云中穿行。

  在烟草农业馆“五代烤房”展示场景前,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土坯烤房、土砖烤房、强制热风循环烤房、密集式烤房、新能源烤房……五代烤房勾起了人们过往的记忆,见证着中国烟草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挺膺担当,生动诠释着“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

  策划一个展览,如同打捞一段历史。为真实还原五代烤房变迁历程,中国烟草博物馆工作人员多次去湖南烟区调研测绘,综合运用微缩剖面模型、全景沙盘、科普视频、图文实物等手段,将主题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来。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除常设展外,中国烟草博物馆还自主策划主题展览,推藏品“走”出库房,让藏品“活”起来——

  2019年7月,推出《至臻至美·庆贺——新中国卷烟烟标精选展(1946~2016)》;

  2020年4月,举办《至臻至美·赏鉴——中国烟草卷烟新品烟标展(2017~2019)》;

  2021年5月,举办《至臻至美·华章——“中华”品牌创牌70周年烟标精选展》;

  2022年8月,与上海市烟草专卖局(集团公司)联合策划《忠诚履职担使命——上海烟草专卖管理成果展》,探索建立基层巡展制度;

  2023年11月,与上海市局(集团公司)联合举办《至臻至美·和搏一流——纪念上海烟草集团组建三十周年烟标精选展》;

  2024年6月,与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匠人大会上海美学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烟斗展,200多位世界知名烟斗商代表、手工烟斗作者、知名烟斗客汇聚一堂,3300余名观众到现场“探斗”,规模创开馆以来之最。

  

  

  小烟标,大历史;烟斗在手,匠心传承。一个个主题展览的背后,是一个个动人的烟草故事。这样的故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聆听。

  如何揭开烟草种植的神秘面纱?中国烟草博物馆馆前的一小块园地里,二十几株烟叶向阳而生,造就了大上海独有的一片“烟田”风光。

  2019年,中国烟草博物馆与安徽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烟叶科普园地”馆企共建协议,打造一个普及烟草农业知识及绿色生态理念的新平台。

  2023年5月18日,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中国烟草博物馆全新推出“觅烟寻踪——解密烟草的‘一生’”特色主题活动,以趣味问答、视频科普、创意拼图等多维度内容为载体,精心设计历程馆、农业馆、报告厅和烟叶科普园地4个闯关打卡点,给400多名观众带来了一场“可游可赏可感知”的烟草文化体验。今年5月18日,1200余名观众到场,创历年博物馆日活动参与人数新高。

  

  通过开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色主题活动进行文化宣传和科学普及,是中国烟草博物馆引导社会大众正确认识烟草、了解行业的有效方式。如今,凭借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动的展陈形式,中国烟草博物馆已成为一个集旅游、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烟草文化打卡点”,先后被评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次获评“上海市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优秀单位”。

  深化研究,助力行业软实力建设

  去年7月,在中国烟草博物馆19岁生日之际,一份新的刊物摆在了行业广大读者的案头。

  

  “以物讲话、说好故事,雅俗共赏、妙趣横生。”打开刊物,从解读烟博馆“镇馆之宝”,到梳理分析馆藏的各类烟标、烟画;从揭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红花大金元看云南优质烟叶发展”,到重温“飞马”品牌80年发展历程……一系列阐释烟草文物文化内涵的文章颇受读者好评。这份刊物就是《中国烟草博物馆馆刊》。

  文化兴馆,以文化人。作为中国烟草博物馆职能延伸的有效载体,《中国烟草博物馆馆刊》为加强烟草文化学术研究、拓展馆藏精品展示渠道、促进学术成果交流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阵地和窗口。

  融研究、教育、传播于一体,正是博物馆独特作用的体现。近年来,中国烟草博物馆持续加大研究力度,一方面强化对知名高校文博专业毕业生的人才引进,以项目制、师带徒等形式,加速青年人才培养,为博物馆创新发展注入专业力量和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倡导“文物入心、文化入脑”职业理念,建立“全员大练兵”长效机制,搭建“一岗多能”平台,组织全员深度挖掘烟草文化故事,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并结合馆内展陈调整提供优质讲解服务。

  与此同时,中国烟草博物馆积极发挥“行业档案室”作用,完成国家局交办的《中国工业史·烟草工业编》编纂任务,并为多家单位提供文献查询、研究佐证服务,为行业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烟草博物馆还不断拓宽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借助多方资源和影响力,发挥集群效应。与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陈毅纪念馆等红色文博场馆加强协同合作,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提质升级;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深化馆校共建长效机制,在学术交流、学生实践、文化研究、课程项目等方面通力合作,培育更多专业人才;与辽宁卷烟工业史馆、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安徽皖南烟叶公司等行业单位进行交流共建,深入挖掘行业历史故事,科普行业相关知识,为提升行业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

  同心筑梦20载,砥砺前行谱新篇。新征程、新起点、新作为,中国烟草博物馆表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文化自信,着力党建引领、文化赋能、服务升级,继续提高学术研究力、提升文化传播力、增强行业凝聚力、扩大社会影响力,为提升行业文化软实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博物馆力量。

  

  记者手记

  发挥“大学校”价值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逛博物馆已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生活方式。作为烟草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在保护好、管理好烟草文献文物的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创新展览展示,成为“烟草文化打卡点”,为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烟草、了解烟草,助力行业软实力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诚如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如何让博物馆蕴藏的文物资源转化为人们感兴趣的知识、喜欢听的故事,是博物馆人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命题,这对烟草行业的博物馆来说尤其如此。展览是博物馆藏品发挥价值的基本手段。在中国烟草博物馆,我们看到,展出内容烟草特色突出,展出形式愈加灵动活泼,自主策划的烟标展、烟斗展等主题展不仅契合行业发展需求,也找到了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的点;“觅烟寻踪——解密烟草的‘一生’”科普活动、《不忘来时路——烟草红色工运连环画》等文创产品,更是让展览柜里的文物“活”起来,给人们带来生动又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高水平的展览展示,离不开高质量的文博研究和服务能力。这需要继续深挖烟草文化故事,探寻藏品深厚内涵,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需要加大与相关单位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力度,更加突出开放性和多学科性,助力多元化的创新创造;需要以优化讲解服务供给为目标,主动拥抱新知识、新技术,满足分众化、特色化的讲解内容和服务需求,推动中国烟草博物馆这所“大学校”办得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更好发挥行业文化阵地和对外展示窗口的作用。


原文链接:http://nm.tobacco.gov.cn/nmyc/qywh/202408/2cf21ddfd4214636843b4fddca3de601.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